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百亿补贴”二季度成效显著,京东的低价账本是怎么算的

来源:北京商报 发布时间:2023-08-17 13:56:52

一季度实行“百亿补贴”之后,京东拿出了成绩单。8月16日,京东公布2023年二季度业绩。除了营收、净利润超出预期,供应链效率和商家数量也实现突破性增长。数字背后一方面不排除“6·18”的提振影响,而更为重要的是,追求品质的京东也对外证明了走“低价”路径,依然能走得稳、活得好。可以说,在高品质与低价格之间,京东抓住了“鱼”与“熊掌”可兼得的关键密码。

履约效率持续提升

京东再次显现出韧性和实力。8月16日,据京东发布的财报显示,2023年二季度,京东集团收入达到2879亿元人民币,超出市场预期,同比增速超一季度。同样超出预期还有利润率。在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达到8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1.9%。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核心优势品类上,京东重回主阵地,电子产品及家用电器商品收入同比增长11.4%,达到1521.3亿元。服务收入也增长显著,同比增长30.1%至541亿元人民币。其中,物流及其他服务收入的同比增速达到51.5%。

收入大幅增长的同时,京东的供应链效率也迎来提升。在二季度,京东的履约费用率从去年二季度的6.1%降至今年二季度的5.8%。在管理着千万级SKU自营商品的基础上,京东的库存周转天数依然保持着31.7天。

今年3月,京东上线“百亿补贴”之后,一时间引发外界讨论,难免出现质疑之声。其集中点在于,在当前消费疲软、流量匮乏的环境下,价格战还有用吗?大笔营销投入是否会损伤京东的品牌印象和盈利能力?而此次京东财报多个核心指标成绩亮眼,揭开了其埋头苦干供应链的根本逻辑——“低价”仅是人们看到的表象,而内里则是供应链每个环节的降本增效,为商家降价留出空间,最终实现平台与商家的双赢。

效率逻辑战胜流量逻辑

事实上,京东也心知肚明外界的顾虑。单一维度大打价格战伤害的不仅是平台的服务口碑,也会进一步挤压商家利润,最终造成商家资源的流失。因此,在今年年初,京东便对外强调,不盲目追求绝对的低价,不能为了让产品有价格竞争力而伤害到整个产业生态。

更快、更准确的交付,是京东争夺流量的利剑。因此,京东选择跟自己较劲,在物流一体化每个环节“抠出”一分一毛。截至二季度末,京东供应链基础设施资产规模达1408亿元,同比增长24%。仓配能力进一步加强,仓库规模超过1600个,仓储总面积(含云仓)超3200万平方米。持续投入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例如京东物流昆山亚亚洲一号智能产业园2期在6月投用,整个产业园的日均分拣能力超过了450万。

不仅如此,京东也力图让平台生态中的流量物尽其用。在“百亿补贴”后,京东宣布全面打通京东自营和POP商家,由统一的品类负责人管理,进一步实现流量“平权”。在二季度,9.9包邮、京东秒杀等低价流量频道向商家全面开放。此外,京东还推出了寻源采购平台,POP商家可以通过该平台向京东自营供货。

此次针对商家侧的巨大变革,也激发了更多商家进入京东的热情。义乌市欧凯斯日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吴祥炬对此颇为感慨。据他回忆,在京东的两家旗舰店,主营日用百货、收纳用品、家庭清洁用品。今年6月,店铺的垃圾袋、一次性手套等单品参加了京东9.9包邮活动,流量增长非常明显,转化率也很高,基本上有7%-8%。“在京东的扶持下,现在店铺访客量对比6月刚入驻时翻了100多倍。”吴祥炬说道。

今年“6·18”,京东也向商家发布“减负增收”商家大礼包,提出面向所有商家投入增加20%,帮助商家平均降低30%的运营成本。能有这样的底气,离不开京东对一体化供应链持之以恒的深耕。毫无疑问,从零售端到最后一公里履约的全链路数字化管理与把控,已经帮助京东构建起“质价比”的竞争壁垒。

做长远、健康的低价生意

某种程度而言,“百亿补贴”更像是京东为迷惑竞争对手打出的一组障眼法。毕竟,在当下白热化的流量厮杀中,京东需要流量,低价的大牌标品无疑是刺激用户消费欲望最简单的手段。然而,当每个平台都不缺这些标品时,仅仅靠“百亿补贴”一招打天下难免太单薄。

当人们只着眼于京东的低价时,京东却已经拆解了电商“低价”的本质——只有通过持续地优化运营成本,才能让消费者真正地享受到极致性价比的商品,体验到更加优质的服务;同时,也能让合作伙伴在京东健康地增长,让生意更加持久。

今年二季度,在京东“春晓计划”的持续发力下,带动更多中小微商家加入,二季度新增商家数量同比增长417%,尤其是商超、时尚、居家等品类的商家数量实现了快速增长,新增第三方商家数量远超预期。截至二季度末,在京东运营的有效商家数量同比增速超三位数。

庞大的第三方商家构成了京东丰富、特色供给的主力军。例如在此次二季度入驻的商家中,新农人、手工匠人、设计师及非遗传承等自产型商家占比达20%,具有供应链优势的工厂型商家、品牌型商家占比达38%。另外,京东新增大学生商家数占比达到了17%。

供应链提质增效,商家生态繁荣,最终用户会用脚投票,增加对性价比商品的购买,而这又能推动平台交易,实现正向的商业循环。据了解,今年京东的“6·18”不仅线上品牌商家参与数量历史最高的一次,也是线下实体门店参与数量创新高的一次。

京东集团首席执行官许冉女士表示,二季度第三方商家数量增加超过一倍,并达到历史新高。这一成果充分体现了京东在作为战略重点之一的开放生态建设方面所作出的努力,也赋能京东以更优性价比为用户提供丰富的商品选择。相信京东对“多快好省”的坚持将继续得到用户的认可,并为公司长期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